数据模型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4年3月18日 凌晨

数据模型

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,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类:第一类是概念模型,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。

概念模型

  • 实体

   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。

  • 属性

   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也称为属性。

  •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。

  • 实体性

   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类,称为实体性。

  • 实体集

    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。

  • 联系

    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,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,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多种类型。

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

  • 数据结构

   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额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。

  • 数据操作

   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(型)的实例(值 0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,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。

注意: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。

常用的数据类型

  • 层次模型。
  • 网状模型。
  • 关系模型。
  •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。
  • 对象关系数据模型。
  • 半结构化数据模型。

关系模型

  •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。

    • 关系(relation):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。
    • 元组(tuple):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。
    • 属性(attribute):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,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为属性名。
    • 码(key):也称码键,表中的某个属性组,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。
    • 域(domain):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类型的值的集合。
    • 分量: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。
    • 关系模式:对关系的描述,一般表示为:关系名(属性1,属性2,…)
  • 关系模型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。

  •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纵与完整约束性。

  •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纵主要包括查询,插入,删除和更新数据。

  • 关系模型中的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,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。

  • 关系模型吧存取路径向用户隐蔽起来,用户只要指出"干什么"或"找什么",不必详细说明"怎么干"或"怎么找"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